一個是傳統的制造行業、一個是新型的第三方環保治理管家,在以往,或許這兩個看起來并沒有什么交集的行業,如今卻正在越來越深入地結合。在去庫存、環保風暴持續發酵的時代,并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風行,第三方治理項目在近幾年得到了爆發式增長:加速第三方治理法制化、召開第三方治理政策研討會、參與第三方治理供需對接會等活動以及會議頻頻高調亮相,與此同時,第三方治理通過引入互聯網等智能技術,開啟了顛覆傳統制造業簡單而粗暴的排放模式......
6月28日,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廣東陶瓷協會在蒙娜麗莎集團內組織召開了由佛山華清智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蒙娜麗“建筑陶瓷煙氣一站式凈化技術與裝備”項目鑒定會。鑒定委員會在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代表萬杏波總經理所作的“研制工作總結報告”、“科技查新報告”、“用戶使用報告”等內容后認為,該項目具有可復制可創新的特性,能因地制宜,一站式凈化,無需再增加深化治理裝備,能較好的適應當前建筑陶瓷行業的環保治理現狀,多項技術在陶瓷行業為首次使用,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據悉,該項目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并已獲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使陶瓷企業煙氣持續穩定達到《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排準》(GB25464-2010)要求。
一直以來,建筑陶瓷工業煙氣排放口多而散,無組織排放現象較嚴重,治理難度較大。國內的建筑陶瓷行業整體環保治理水平落后、地域差異較大、運行成本高、治理效果差、自動化程度偏低,研發建筑陶瓷煙氣治理一站式凈化技術與裝備恰逢其時。新《環保法》的頒布實施,讓社會大眾對環境需求更為迫切,陶瓷行業環保治理將更為嚴峻,隨著更多的環保骨干企業的介入研究,終將形成百花齊放的技術格局,為推動陶瓷行業健康發展、環保治理水平進步而不懈努力。
說起華清環保,陶業對其總經理萬杏波以及董事長曾芳的夫妻搭檔也一直比較認可。萬杏波先生投身陶業十幾年,原來是蒙娜麗莎集團的企業策劃部總監,屬于實干型人才,而曾芳獨立創辦華清環保也有十余年的歷史。
那么回過來看陶業,一直也存在相當多的弊端。一個是把環保設備和環保運行成本都打入預算之外,予以排斥。記得在2000年前,陶業在石灣片區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經常可以看到居民在陽臺上晾曬的衣服往往在還沒有被曬干前就會被披上了一層微細的紅土灰,而在空氣中,也總是彌漫著一股煤焦油的味道。當時佛山市環保局為了推行噴霧干燥塔脫硫項目,曾組織陶瓷協會幾十家骨干成員進行參觀示范,也曾放出了“每做一個干燥塔環保治理項目獎勵50萬元”的誘餌,而最終上設備者卻寥寥無幾。
到了2010年的第二階段,《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排準》(GB25464-2010)國家強制標準出臺,在初期,由于《標準》不接地氣,業內知名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使九項污染因子全面達標,觀望心理嚴重,《標準》形同虛設。2014年5月受到42家陶瓷企業聯名上訴,同年12月環保部發布《標準》修改單,彼時的陶企環保治理現狀觸目驚心。直到近兩年,各地政府擺出了強硬的治污態度--上設備的開工,不上設備就強制停產,各產區企業才把環保設備以及環保運行提到議事日程。
筆者曾拜訪華清環保并與其總經理萬杏波進行了多次交談,萬總對陶業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幸”的是,標準太嚴,難以達標,特別是氮氧化物、氟化物相對國外先進國家而言過于嚴格。“不爭”的是,陶企把環保設備當作可有可無的東西,更不要說設立環保處理常規隊伍、還有在線監測、單獨列支環保成本項目等。
那么,在此次華清環保“建筑陶瓷煙氣一站式凈化技術與裝備”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的過程中,筆者有幸參觀到其把三個大油罐改造為獨立脫硫循環水處理塔沉淀池,把以往廢舊的水泥池作為循環水的反應池,對舊設備、舊生產線缺乏場地預留,大膽向空間發展,并巧妙地進行工藝路線布置。能夠如此大膽地對傳統做法進行革新,說到底,也是萬總本身對陶業生產工藝十分熟悉,因此在對煙氣一體化凈化上,進行了“環保專業”與“陶瓷專業”,雙專業疊加,使最先進的環保技術,以最低的運作成本,在陶瓷廠生根,使其可持續、穩定達標排放。
何意百煉鋼,化作繞指柔!
借用古人的一句詩,點贊我們的華清智業環保公司,在深耕建筑陶瓷這塊土地的時候,收獲頗豐!把無空間、排放散亂、舊技術不穩定等難關,統統拿下。
專家組最后一致的意見是:該項目達到了國內領先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