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紅塵三千,浮生萬象,大千世界是永遠的喧囂又繽紛,浮華又萬變。在今時今日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個多數人內心浮躁得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卻有一批人,他們懷揣著最初那份夢想,執著的堅守著一片初心。他們用一十四年的歲月,用五千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默默的堅守,將一片初心焠煉成鉆!晶瑩剔透,在塵世喧囂荒蕪的夜空中,熠熠生輝。
記得第一次見于總,應該是四五年前,某次企業的活動上。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系列領導在臺上的講話,個個長篇大論,洋洋灑灑。唯獨他就兩三句話搞定!言簡意駭,開門見山,直抵核心,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絕對的實干派。毫無懸念的,他贏得了聽眾們雷動的掌聲,經久不息。
一副將軍肚,人高馬大的于總,慣常寡言少語,亦不茍言笑。導致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記者的概念里是不大敢輕易接近他的,總覺有距離感。再后來,因了工作的關系,有幾個項目合作,遂逐漸熟識。熟識后卻發現,少語的于總,擁有東北人典型的豪爽性子,風風火火,坦率而真誠。
就這樣一個個性豪爽的東北人,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營銷分會里,一干十四年。此次的專訪,于總開口就斬釘截鐵的說:“我們十四年,只做了一件事!服務陶瓷企業、服務經銷商!這么多年,從未更改。”眼神與語氣堅定中透露著一股信念般剛毅的力量。
那一日,在華夏研發中心于總的辦公室里,記者一行與這個慣常沉默少言的營銷分會專職副會長,一聊一個小時。從他與營銷分會的結緣,到期間一路堅定走來;從他對南莊鎮陶瓷產業發展的變化,到今時今日給行業的建議;從當前分會的工作,到他對分會未來工作的規劃……在裊裊茶韻里,我們跟隨這個東北大漢的回憶,一窺了他的人生十四年光陰里,默默織進的對陶瓷行業不滅的熱情和那份堅守初心的力量。
結緣: 分會成立,為行業干實事兒
“我真正進入陶瓷行業至今,也是剛好十四年。”開啟回憶模式的于總,表情有些許渺遠:“2002年華夏陶瓷博覽城建立,在華夏博覽城開辦了第一屆陶博會,并同期開始籌備成立營銷分會。由于當時的行業處于發展暢旺期,產品不愁銷售。屬于典型的賣方市場,相對而言,陶瓷廠的地位較高,廠家相對強勢,而經銷商處于弱勢位置。我們看到這種狀態,本著想著為行業干點實事兒,所以考慮將營銷分會落地在華夏。”于總告訴記者,2003年的十月份陶博會期間,營銷分會同期啟動了第一屆的經銷商頒獎盛典。當時設立了優秀經銷商獎勵,政府拿出100萬專項資金來獎勵優秀陶瓷經銷商。此后,一年一度的經銷商頒獎典禮活動就固化下來,每年的10月19日,如約而至,與行業見面。
就這樣,跟隨營銷分會,于總一個埋頭,就走了十四年。期間歷過風雨,亦默看沉浮,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行業怎樣發展,于總和營銷分會,始終以一個為行業干實事的心態,風雨兼程。
發展: 十四年做一件事,方式與時俱進
經過十四年的堅持,營銷分會除了將一年一次的經銷商頒獎典禮活動做得行業皆知外,亦始終履行了其成立的初心———服務陶瓷企業。用漫長的歲月,將這份堅守,打磨成一面金字招牌。
說起營銷分會,全國各大城市及陶瓷銷區,幾乎無經銷商不知。營銷分會搖旗一喊,支持者眾。在這份眾多全國各地經銷商默默的支持背后,是以于總為代表的一眾分會核心成員們,十四年堅守的初心。
“我們用十四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服務陶瓷企業!十四年來,我們幫助全國各大城市的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經銷商們來協調各種廠商關系,其中不乏許多大小疑難的糾紛案件。經過我們的介入和協調,基本上最終的結果都是廠方和經銷商都滿意的結果。”說起協調關系,于總臉上明顯掠過一抹難掩的自豪。
在提及一件特別難忘的事情的時候,于總講述了一段協調廠商關系的經歷。他告訴記者,那次是一起工地糾紛,廠商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惡化到了難以解決的程度。“后來,百般無賴之下,這個當事經銷商通過一些行業關系,找到了我們分會,委托我們進行調解。那一次,我們分會幾乎將廠家的一整條線涉及到的人員全部找了一遍。從大區經理到區域老總,再到品牌老總,最后到法人代表,一路拜訪過去,一一進行溝通協調,最后在我們的不懈努力和當事的工廠和經銷商的信任下,最終令這個原本僵持惡化的糾紛得到了各方都滿意的圓滿解決!”提及這一段經歷,于總語氣里有滿滿的自豪感流露。
于總告訴記者,類似的事情還有許許多多,為廠商之間進行關系的協調,已經成為營銷分會日常工作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項目,并且,這種工作還在與時俱進。
“經過十四年的發展,隨著陶瓷行業發展狀況的更改和大環境的變化,我們分會的工作方式也在進行相應的調整。譬如,行業從‘賣方市場’發展到今日的‘買方市場’,經銷商地位和廠家地位的對調,等等,都令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思路要進行調整。”于總表示,“盡管我們用十四年來做一件事,但我們做事的方式卻在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
成就: 獲得廣泛認可,十四年疊加信任
于總坦言,自己很喜歡這個行業,尤其這個行業的人,都比較實在,自己在這個行業一干十四年,與這一點也分不開。“十四年,相當于人生的四分之一了。這十四年里,和分會一起,見證了整個行業的起伏與變遷。”于總回憶起來,頗有些許感慨。人高馬大的一個東北漢子,也不禁流露出些許遼遠的情愫。
當一個人或是一個機構,長期堅持不懈的去做一件事,以一個穩定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他或者它就能在世人心底默默的暈染、累積、疊加起一座信任的堡壘,最終獲取廣泛的認可。于總和營銷分會就是如此。
經過十四年光陰的淬煉和打磨,他們默默的付出與日以繼夜的勤勞與汗水,最終澆灌出一朵朵信任之花,盛放在陶瓷行業的經銷商圈子里,花香馥郁。也正是有這樣的信任,所以分會的工作才能得以持續良性運作,譬如前文所講的協調關系。若非有這種信任作為基礎,廠商糾紛的協調,何其困難?
作為“企業和經銷商”、“行業和政府”這兩大板塊鏈接關系的橋梁,營銷分會當之無愧是稱職的橋梁,發揮著極為有效的協調和溝通作用。用十四年澆筑的各方信任,來更好的發揮協會職能,助力行業持續發展。
如今,一年一度的經銷商頒獎典禮,參與人數年年激增,到今時今日,800人眾的參與量和關注度,一度成為經銷商圈子內的“一最”。提及經銷商頒獎典禮活動,人們就會直接聯想到10月19日。這種成就,不是三年五載能達到的。
見證: 行業發展軌跡,給予清醒指導
作為一個見證行業發展的人士,于總對于行業有自己清醒的認知。“1997年之前,我在家電行業做了幾年。對比家電行業,陶瓷行業在管理方面是有十年差距的。一直以來,陶瓷行業的管理相對粗獷,家族企業為主,并非現代化管理。所以這幾年,我們都在呼吁陶瓷行業要轉變這種管理模式。與其他行業相比的差距,如果到了現在這種形勢下依然不轉變、不提升,會直面淘汰的命運。”對于行業的弱勢,于總顯然有些憂心。他認為,未來的三到五年,將是行業面臨洗牌的關鍵階段,如果不抓緊轉變,極有可能被淘汰。
對于這一點,于總表示,早在前幾年,他就曾經寫過一篇關于陶業信息化的文章,提醒行業。“行業在整個管理系統方面離信息化還有很大差距,沒有CRM,ERP等管理系統,有企業雖然有系統,但是各系統之間沒有聯動,真正的信息化及‘2025’需要企業的各方協同運作,信息的溝通要很完備,故此,希望企業從這些方面多下點功夫,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關于企業更宏觀的轉變點,于總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品牌、服務、創新為根本。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無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低的企業將會失去優勢;服務上,則倡導企業要提升服務品質,可以學習木地板企業,將后續的鋪貼及設計都包攬下來,給消費者更全面的服務。
“我們的瓷磚也可以和木地板一樣,做承包后續服務,這對于一個產業和一個行業,都有好處。這一點也是我們分會正在引導和倡導的。”說這話的時候,于總眼中閃過希翼的光芒。
感動: 信任與被信任,支持與被支持
歲月如歌,春秋易換,一路走來,十四載寒暑交替,掐指算來,這并非短暫須臾,而是一段有些漫長的日月。但被問及是否遇到困難,是否踏過泥濘,是否有過難忘與感動的時候。作為一個慣常言語不多的人,盡管提前看了提綱,可真正談到這個感性的話題時,于總還是一時語滯了。
有些經歷,不說,不代表沒有;有些記憶,不提,不代表遺忘;有些感動,不語,不代表它沒有深入心底。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種人,有的人善于侃侃而談,有些人習慣沉默寡言,有的人喜歡把情緒張揚,亦有的人慣于將深情隱藏。而于總,一個慣常沉默的人,即便是在酒桌上,也經常是“心事一杯中”的典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談到感動的話題時,他竟然多次提及被信任和被支持,提及感恩這些相伴一路走過風雨的朋友和背后默默支持的朋友。雖然這話也仍是慣常的惜字如金,可記者知道,這一句感動,價值連城。
未來: 行業仍會平穩發展,剛需仍在
行業在發展,社會在變革,今時今日,陶瓷行業進入全面變革時期,不少企業直面生死考驗。那么,未來行業將會如何?營銷分會又將如何?
面對風云詭譎的紛亂行業局勢,于總卻頗為淡定。“只有沒落的企業,沒有沒落的行業。我認為,未來行業仍會平穩發展,因為每年80億平米的瓷磚剛需仍然存在。但企業能分到多少,這是需要企業自己去爭取的。”說這話的時候,于總眼中有憧憬閃過,記者注意到他堅定的語氣。“如果從管理上要效益,可以更好的改進和轉變,吻合時代需求,企業還是有未來的。”
于總表示,未來,他和分會,會一如既往的堅持不變的初心,為行業和企業服務,為行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個說一不二的人,總是更容易令人信服。于總和營銷分會的核心成員,用十四年來做一件事,這種行動里的堅持,早已無需贅言。由這樣的人說出的堅持,我們有理由,深信不疑!
記者手記
作為媒體人,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這個職業,一做十年。十年里,別的本事沒有,但與人打交道的基本判斷力,卻是精進了不少。
以筆者的觀察和了解,一個慣常沉默,不茍言笑的人,通常意志堅定、性格剛毅。始終記得于總的做事風格———少說廢話,多做實事!這樣一個站在主席臺上講話,都毫無套路,不走官線的人,其實足以說明許多問題。想必,能夠默默堅守十四年,謹守初心不變,也是正常。
在整個采訪中,于總始終站在營銷分會的角度來看整個行業,可我們“十四年 十四人”的專訪,要的是人物背后的故事。記者有意引導,但每每提及感性話題,眼前這個堂堂七尺男兒,就總是有些語滯甚至略顯別扭。
他始終未提過這一路走來,是否也曾有過跌跌撞撞,是否也曾有過起起伏伏,可我們都知道,誰的人生沒有磕磕絆絆,誰的腳下,沒有跌跌撞撞?誰的人生背后,沒有悲歡離合?
只不過,有的人把情緒放的清淺,你翻一翻就望見了。有的人,卻藏的深沉,你不用心去感知,便無從察覺。
采訪中,在記者反復追問下,于總唯一提及的也是輕描淡寫:連續通宵達旦的加班,家人也是支持理解的。這樣一句語氣輕巧的話,其背后有著怎樣的千言萬語,其實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心中明了吧。
厚重的沉默。有時候,面對某些人,我會忽然想起這個句子。譬如,面對眼前這個沉默如山的人,面對這個寡言少語,默默堅持初心的人。
歲月的風雨,在他眼角鐫刻滄桑,他卻用一份固執的堅持,將滄桑釀成一壺清冽的美酒,香醇四溢。